“看!這幾頭再有幾天就能下崽了,按照咱現在的養殖技術,豬崽成活率特別高!”近日,臨江市大湖街道大湖村盛源養殖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陳芳一邊給待產母豬添著飼料,一邊滿臉歡喜地招呼道。 近年來,大湖街道大湖村以生態養殖為抓手,通過技術引進、模式創新,實現了環境保護與產業增收的協同發展。圍繞產業振興目標,大湖村打破“單打獨斗”的發展局限,聚焦本土養殖資源優勢,為盛源養殖種植家庭農場投入資金,構建起“村集體+家庭農場”的聯動協作機制,此項舉措吸納了當地村民就業,也穩固了村集體收益。 家庭農場負責人多次到長春市雙陽區云鳳農牧專業合作社考察,成功引進發酵床生態養殖專利技術。此技術以生物菌床為核心,既能消化村里秸稈資源,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養殖養料,又能高效分解豬糞污,從源頭解決養殖污染問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盛源養殖種植家庭農場自創業初期僅有幾頭豬起步,發展至今,養殖規模已擴增至百余頭,實現了從“小打小鬧”到規模化發展的轉變。談及未來,家庭農場負責人陳芳說:“接下來我們還會繼續學習先進經驗,優化養殖技術,提升豬肉品質。同時,根據市場需求擴大規模,探索‘養殖+銷售’一體化模式,帶動村民參與進來,助力村集體增收與鄉村振興。” 大湖街道經濟發展和農業農村辦公室主任尚子策說:“生態養豬為大湖村搭建了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橋梁,既盤活了本土農業資源,又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穩定增收,為街道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提供了鮮活樣本。” 如今的大湖村,正以生態養殖為突破口,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步提升的鄉村振興之路,為同類鄉村發展特色產業提供了有益借鑒。 初審:郭小宇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