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長白山作為我國人參核心產區,正以科技創新推動傳統人參等藥材種植從“毀林求產”向“生態共生”轉型。在“長白山人參”區域公用品牌戰略引領下,通過國家重點研發項目支持,當地大力構建“科技創新+生態經濟”服務體系,為革命老區特色產業轉型升級注入強勁動能。 長白山地區雖坐擁全國70%的高品質人參林地,但傳統種植長期面臨病害多、產量低、生態破壞等難題。依托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子課題“30種道地藥材生態種植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基地建設”,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充分發揮農業院??萍純瀯?聯合延邊大陽參業有限公司,共同推動長白山人參產業提質增效,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保護雙贏。 為破解生態破壞與效益瓶頸,跨學科攻關團隊深入延邊大陽溝等地,采用野外生境調查、生態因子分析、光補償點分析等方法,解析生態鏈關鍵因子,提升“人參仿野生栽培”技術。該技術模擬野生人參生長環境,通過微生物調控和土壤改良,實現“不砍樹、不施肥、無農殘”的綠色種植。同時開展人參等道地藥材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研究,使參苗存活率提升40%。 “自2021年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啟動以來,專家們開展聯合攻關,共建林下參示范基地70多公頃,使我們的人參真正實現了‘還原生態,提高藥效’。市場反饋很好,需求也比較大,下一步我們還要擴大規模,帶領周邊的農民共同富裕?!贝箨枀I總經理汪庭瑞對未來充滿了信心。目前,基地的林下參品質接近野生人參,每公頃產值達傳統模式的3倍,真正實現“藏參于林”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構建的‘高校+企業+基地+農戶’產學研模式,讓實驗室成果直接扎根田間?!表椖控撠熑酥x景武教授表示,研究團隊不僅擴大了林下參示范基地的面積,還通過推廣“技術包”促進了周邊參農向生態種植的轉型。校企聯合開發的智慧管理系統,集成物聯網監測與區塊鏈溯源技術,讓每支人參從播種到采收的200余項生長數據可追溯,消費者掃碼即可查看參苗生長全程影像,從海拔、溫濕度到土壤成分數據均可查詢。 文化賦能成為產業價值提升的新引擎。即將開放的人參文化體驗館,運用AR技術還原傳統“抬參祭山”非遺習俗,打造“數字參旅”新業態,推動產業從初級農產品向文化體驗產品升級。這種“科技+文化”雙輪驅動模式,顯著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從“靠天吃飯”到“科技護航”,傳統參業在科技賦能下激活資源潛力。這場以生態筑基、創新驅動的變革,不僅為人參產業注入綠色動能,更為鄉村振興與生態經濟協同發展開辟新范式。吉林農業科技學院校長尹柏雙表示,學校將持續深化“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實踐,通過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定向培養、品牌共建共享等舉措,打造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的示范樣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