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2 日,白山市渾江區廣播電視服務中心在《渾江新聞》《今日渾江》兩檔欄目,正式啟用人工智能電視手語播報系統。作為全省首家實現電視節目 AI 超寫實手語數字人同步播報的媒體單位,這一創新舉措為全市 6000 余名聽障人士架起了一座信息暢通的橋梁,讓他們得以 “看懂” 家鄉新聞,真正觸摸到 “平等獲取公共信息” 的溫度。 在白山市逸夫特殊教育學校的多媒體教室內,聽障學生與教師近日共同收看當天的《渾江新聞》時,發現了屏幕上的新變化 —— 右下角的虛擬手語主播正隨著新聞內容,同步做出規范的手語動作,面部表情自然流暢,手勢精準對應每一句播報內容。據了解,這套人工智能手語播報系統此前已歷經一個月的調試優化,如今正式與觀眾見面,成為聽障群體接收新聞信息的 “新窗口”。 “新聞里家鄉的畫面配上熟悉的手語,信息傳遞更有溫度。” 白山市逸夫特殊教育學校學生李秋彤表示,以往看新聞只能完全依賴字幕,遇到復雜內容還需反復 “轉換” 理解,而手語是聽障群體最自然、最高效的 “母語式” 溝通方式。“不管是家鄉的新變化,還是身邊人的故事,通過手語都變得更鮮活、更貼近生活,這種同步理解家鄉事的輕松感,是以前沒有過的。” 該校教師郭丹則道出了聽障群體此前接收信息的困境:“過去聽障朋友看新聞,只能靠字幕猜測大意,很多政務信息、民生政策里的細節,往往理解不到位。” 而這套新系統讓她看到了改變 —— 系統采用國家通用手語,規范性極強,遇到 “民生” 這類專業術語時,還會用 “人民 + 生活” 的拆解方式補充說明,完全契合日常手語教學規則;更重要的是,虛擬主播能準確傳遞喜怒哀樂,“這對聽障群體理解新聞背后的情緒很有幫助,讓信息接收不止于‘看’,更能‘懂’。” 作為國家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地區,渾江區廣播電視服務中心 2025 年積極響應國家《關于進一步加強殘疾人廣電視聽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省廣電局指導下率先啟動 AI 手語播報試點。據介紹,該系統依托最新的國家通用手語詞匯庫,收錄了 8214 個常用手語詞,可通過虛擬主播的肢體動作、臉部表情等多模態表達,實現新聞內容的實時手語轉換。這一實踐不僅填補了省內人工智能手語電視播報的空白,更將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落到了 “服務特殊群體” 的實處。 “從推進國家標準化試點建設,到推動 AI 手語播報落地,我們始終把特殊群體的需求放在首位。” 渾江區廣播電視服務中心主任吳巖表示,這套系統的啟用,不僅是一次技術應用的突破,更是用科技手段保障殘疾人文化權益的具體行動,“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實踐,讓每一位市民都能平等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陽光,讓無聲世界不再‘缺席’信息傳遞。” 初審:郭小宇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