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關于節糧減損的工作部署,切實筑牢 “減損就是增產、降耗就是增收” 的糧食安全理念,9 月 25 日,長春市雙陽區發展和改革局將會議現場搬到田間地頭,組織召開全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節糧減損專題現場會。長春市糧儲局倉儲處負責人、雙陽區發改局涉糧科室及區糧食監測站工作人員,與全區規模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糧大戶代表齊聚一堂,共話節糧減損新路徑,共商增收增效好辦法。 本次現場會打破傳統會議模式,以 “實操演示 + 政策解讀 + 經驗分享” 三維融合的形式,讓參會人員 “看得見、學得會、用得上”。在科學儲糧技術專題講解環節,工作人員通過實物展示、現場操作,直觀對比傳統儲糧與科技儲糧的損耗差異 —— 傳統散儲方式下糧食損耗率普遍超過 1%,而應用通風控溫、密閉防潮等科技儲糧技術后,損耗率可降至 0.5% 以下。清晰的數據、生動的演示,不僅讓參會主體深刻認識到技術減損的顯著成效,更為其提供了可直接復制推廣的實操方案。 政策紅利直達快享,是本次會議的另一重點。會上,雙陽區發改局工作人員對省糧儲局出臺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租倉補貼政策進行全面拆解,從補貼申報條件、申請流程、補助標準到后期核查要求,逐項細化說明。針對參會主體普遍關心的 “補貼范圍是否包含臨時儲糧倉”“審批時限多久”“申請材料需要哪些” 等問題,工作人員逐一耐心回應,現場發放政策解讀手冊,確保每一項政策紅利都能精準觸達經營主體,幫助其 “懂政策、會申報、得實惠”。 “去年靠租倉補貼解決了倉容難題,再加上用了科學儲糧技術,光減損和補貼就多賺了近 19.8 萬元!” 會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代表苗金英作為典型案例分享經驗時,話語里滿是獲得感。她以自身經營實踐為例,詳細介紹了從 “靠天儲糧” 到 “科技儲糧” 的轉變過程,用真實數據印證了 “減損就是增收” 的硬道理,引發在場參會人員的強烈共鳴,不少代表當場表示要主動學習借鑒,盡快引入科學儲糧技術。 交流互動環節氣氛熱烈,參會主體圍繞 “小農戶如何抱團應用科技儲糧技術”“租倉補貼申請后多久能到賬”“不同品類糧食的儲糧技術差異” 等問題踴躍提問。長春市糧儲局、雙陽區發改局工作人員現場 “把脈問診”,針對問題逐一給出解決方案,現場形成 “提問 — 解答 — 記錄 — 跟進” 的閉環溝通機制。為持續做好后續服務,會議還專門建立了 “雙陽區節糧減損服務專項工作群”,方便及時推送政策信息、提供技術咨詢、收集反饋問題;同時向所有參會主體發放《科學儲糧技術操作手冊》《租倉補貼政策宣傳單》等資料,為經營主體后續開展節糧減損工作提供長效指導。 “節糧減損是守護糧食安全的‘隱形糧倉’,也是助力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長春市糧儲局領導在總結發言中強調,下一步,市、區兩級糧儲部門將持續強化科技支撐,推動更多先進儲糧技術落地田間;不斷優化政策服務,確保補貼政策精準高效落實;健全技術服務體系,組建專業團隊開展上門指導,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全鏈條支持。同時,也希望各經營主體主動扛起節糧減損責任,積極應用先進技術、用足用好政策支持,共同筑牢區域糧食安全防線,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雙陽力量。 初審:郭小宇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