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長春市雙陽區以打造綠色食品供應基地為抓手,聚焦“四個農業”發展方向,通過強化組織引領、盤活多元資源、深化多方合作、實施重點行動等舉措,推動鄉村富民特色產業集群化、高質量發展,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科技賦能,為綠色農業注入創新活力 雙陽區深諳科技創新對農業發展的驅動作用,持續深化與省農科院、吉林農大、吉林工商學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讓實驗室里的技術成果轉化為田間地頭的生產力。 奢愛農業與省農科院合作開展的蔬菜設施土壤障礙調控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有效解決了設施農業長期種植的土壤難題;瑞禾商貿聯合高校研發的糙米“輕碾熟化”技術,開發出3大系列全谷物產品,并制定相關加工規范和質量標準;蘇瓦延農業與長春工業大學合作的新型葡萄酒研發項目,為傳統酒業注入新活力。在智慧農業建設方面,雙陽區對國信現代農業、瑞禾農業等示范基地進行提質升級,拓展土地、生產、經營等數字化實驗示范效應。全區農民全面注冊應用 “吉農碼”,完成“數字村”全覆蓋部署,在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銷售、農民生活、鄉村治理四大領域為農業農村創新發展注入新動能。 規模發展,構建綠色產業集群格局 圍繞綠色食品供應基地建設,雙陽區著力打造特色產業集群,推動鄉村富民特色產業規模化發展。目前,已打造提升鮮食玉米、綠色水稻、棚膜果蔬、特色林果種植基地10個以上,鮮食玉米發展到2000畝,精品水稻達10萬畝,新建棚室230畝。 綠色有機農產品認證工作成效顯著,在標有效認證主體達到14 個、品種76個,認證面積21911畝,產量達8742噸。 雙陽區積極謀劃總投資4.43億元的產業項目9個,奢嶺街道前城村泰鑫家庭農場30畝以上棚膜園區開工建設,百沃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項目進入預算評審和招標階段,攀寶科技田園綜合體項目正式簽約,林乾佰熙秸稈回收項目完成投資計劃書編制。漁業發展方面,深入落實省“漁業倍增計劃”,推進 “穩一產提二三產”措施,上半年水產品產量達1166噸,總產值達6980.5萬元,為綠色食品供應基地建設增添了新亮點。 品質提升,筑牢綠色產品質量防線 雙陽區始終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綠色食品供應基地建設的生命線,通過標準化種植、強化監管等措施,全面提升農產品品質。在種植環節,穩定發展蔬菜、水果、瓜類、食用菌等,擴大草莓、大櫻桃、山野菜、辣椒等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推廣應用優質果蔬品種和科學種植技術,提升農業標準化種植水平。上半年,全區園藝特產種植業實現產值2.18億元,同比增長9.2%。 質量監管方面,持續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規范農業投入品管理和農殘問題治理。上半年開展農資市場檢查19次,檢查農資經營業戶102戶次。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開展果蔬快檢4次,檢測樣品58批次;配合國家和省市開展例行監測、監督抽查4次,抽查樣品36個,檢測結果全部合格。 品牌引領,拓寬綠色產品市場空間 為提升雙陽綠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雙陽區啟動實施品牌提升行動,持續提升“十禮八鄉”鄉特品牌影響力,組織鹿業生物、奢愛農業等 10 家企業先后參加長春冬博會、吉粵合作“四個共享”對接活動等展會及活動,有效拓展了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 借助媒體力量擴大品牌影響,配合區融媒體和省市相關媒體拍攝國匯大櫻桃、尚家山野菜、于家香瓜等特色農產品宣傳視頻和新聞報道,推動品牌農產品線上線下宣傳。國匯大櫻桃直播帶貨、趙四大櫻桃微信群推廣等新型營銷方式,有效促進了產品銷售。 在休閑農業方面,著力做好“農業 +”文章,提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品牌,打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精品線路2條。奢嶺溫泉草莓采摘季活動火爆,吸引大批游客觀光采摘,奢嶺草莓小鎮建設得到廣泛認可,為綠色食品供應基地建設增添了休閑體驗新元素。 多方協同,構建綠色發展保障體系 雙陽區通過強化“三維組織”、盤活“四類資源”、深化“五方合作”、實施“六項行動”,構建起全方位的綠色食品供應基地建設保障體系。 在組織保障上,發揮政府引導、國企引領、協會引航作用,形成多方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在資源利用上,激活國有資源、社會資本、村集體經濟和庭院經濟,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在合作機制上,深化與金融機構、科研機構、域外企業、網絡主體和服務機構的合作,凝聚發展合力;在具體行動上,實施心愿驛站服務、集體經濟共享、農特產品孵化、龍頭企業培育、科技創新突破、項目招引建設等六項行動,推動綠色食品供應基地建設落地見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