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法官,我是王某的老伴也是案件代理人,想問問我老伴的贍養費什么時候能執行到手,我和老伴快八十了,身體都不好,說不定哪天就……”這起案件執行員陳曉宇一周內已接到了五次電話,每次和老人通話內容除了詢問案件進展外,大多是對“不孝”女兒的痛斥…… 近日,撫松縣人民法院執行實施第一團隊法官干警經過不懈努力,成功執結一起女兒拖欠母親贍養費案件,最終法官通過法律及親情加持,力促雙方達成和解,也讓積怨已久的母女倆重拾親情,確保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說起這母女倆關于贍養費糾紛一案由來已久,娘倆的糾紛也在當地村委會和司法所多番調解無果后,寒心的母親王某一紙訴狀將女兒李某告上法庭,法院判決其女兒李某每月給付母親王某贍養費300元。只因自己的母親王某與訴訟代理人姜某后到一起生活,對此女兒李某一直懷揣積怨自然不會自動履行。 立案后執行人員幾次去被執行人李某村里調查都沒有見到本人,村民也提供不了李某正確的聯系方式,反而遭到被執行人李某前夫的強烈抵觸案件陷入迷霧之中。 “這個案件標的雖小,必須詳細了解,最真實的情況,機械辦案很有可能給瀕臨破裂的親情再添傷痕。”承辦法官陳丙祥同隨行辦案人員說。 辦案人員經過深入走訪查明:離婚后的被執行人李某現住在簡陋的民房里,生活靠打零工、養些雞鴨維持,面對執行干警的到來,李某一邊表示自己暫時無經濟能力給付贍養費,實在不愿意被采取拘留措施,一邊哭訴自己的委屈與對母親的不解。同執行法官料到的一樣,母女倆雖不在一個村生活,若不是雙方積怨太深又怎會對簿公堂?但母女之情終究不同于普通關系,又怎能徹底決絕?帶著兩個問號執行法官向李某展開耐心勸說,最終李某同意跟法官一行到母親家里去談一談。 經過一段顛簸曲折的山路,法官等人來到申請人王某和現任老伴低矮潮濕的土坯房里。剛下過雨的院子里泥濘不堪,兩位老人正蹲坐在廚房給生病的雞喂藥,對突然造訪的“客人”很是意外。兩位老人顫顫巍巍地站起來將法官一行人引進屋里便開始了傾訴。面對這起摻雜生活困境與孝道倫理的“特殊”執行案,執行法官一方面向老人的女兒李某釋法析理,闡明即便處境艱難,贍養老人也是晚輩不可推卸的法定義務,繼續拖欠將面臨法律懲處;另一方面,法官又積極聯系雙方親屬協助調解,同步規勸雙方以親情為重,都放下心中的芥蒂既往不咎,心平氣和地解決現實問題。經過法官及親屬們聯動參與溝通,被執行人李某當場同意給付贍養費,老人也體諒出女兒的困難處境,做出了讓步。最終女兒李某將所欠案款1000元一次性履行完畢,而對于后續贍養費老人也同意每月由原來的300元降至200元,并在法官的主持下雙方自愿達成調解協議,當老人與女兒的手緊緊握在一起的那一刻,這起古稀老人狀告女兒給付贍養費執行“風波”案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執行員陳曉宇介紹:“強制執行并非目的,關鍵在于解決實質難題,修復受損關系,尤其在涉家庭親情糾紛時,柔性執行中傳遞司法溫度,既保障法律履行到位,也促成親情回歸本位。” 初審:侯春強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