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參與者、推動者和保障者,長嶺縣人民法院巨寶山人民法庭始終堅持以新時代“楓橋經驗”為指引,牢牢把握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線,做深做實先行調解,以“如我在訴”意識辦好民生案件。2025年上半年成功調解各類糾紛43件,其中先行調解23件。
云上調解,跨省糾紛即時了
2025年3月,巨寶山人民法庭依托線上平臺,成功化解一起跨省買賣合同糾紛,在提高辦案效率的同時,減輕當事人往返奔波的訴累。
2023年10月,家住內蒙古通遼市的楊某,因購買吉林省長嶺縣龐某的草料出現變質問題,多次索賠無果后,于2025年訴至長嶺法院。承辦法官苗建秋考慮到跨省訴訟會產生高昂成本,為切實減輕當事人訴累、及時化解矛盾,在經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后,苗建秋將雙方約到“線上”進行調解。苗建秋隔著屏幕,從法理法條、合同約定、誠信經營、立場互換等多維度展開調解,最終龐某當場通過微信轉賬進行賠償,楊某某也隨之撤訴。指尖輕觸之間,這起跨省糾紛便畫上了句號,實現了案結、事了、人和。
鄉賢調解,鄉土和諧再延續
“老劉,對不住啊,這錢我早該還你!”
“老陳,我也有不對的地方,咱們早該坐下來把賬算清楚,犯不上鬧到法院。”
作為基層矛盾化解的前沿陣地,巨寶山人民法庭深入挖掘本土資源,積極探索“鄉賢調解”模式,邀請當地德高望重、熟悉社情民意的老黨員、老支書、老教師等擔任特邀調解員,將鄉賢的“情”與法官的“法”深度融合,成功化解了大量涉及鄉鄰、土地承包等具有濃厚鄉土人情的糾紛。
村民劉某與陳某因2016年建房尾款結算產生分歧,長期爭執不下,遂于2025年5月訴至法院。
“法官,他用了我的磚,憑啥還按原合同算尾款?”陳某在法庭里情緒激動,嗓門洪亮。
“簽訂的合同就是這些錢,你憑啥不給!”劉某也不甘示弱,據理力爭。
面對這起“陳年舊賬”,苗建秋邀請當地老支書共同參與調解。調解過程中,村支書結合鄉風民俗,從鄰里和諧、誠信立身等角度對被告耐心勸導,最終促使陳某當場支付1萬元,并簽訂了分期還款調解協議,雙方握手言和。自2024年以來,巨寶山人民法庭通過鄉賢參與調解的案件34件,調解成功率達100%,有力促進了基層善治與鄉風文明的建設。
調貫全程,案結事了促和諧
巨寶山人民法庭堅持“能調則調,當判則判”的原則,將調解貫穿訴訟全程,對于事實清楚、爭議焦點明確的案件,積極引導當事人當庭達成和解,力求實現即時履行、“案結事了”。
2024年7月,農民工劉某某受雇于徐某、李某進行外墻保溫安裝時,不幸從屋頂跌落,受傷入院治療。事故發生后,雙方就賠償金額多次協商未果,劉某遂訴至法院,要求賠償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等各項損失共計19萬余元。
案件受理后,苗建秋連夜查閱病歷與用工合同,捋清案情,歸納雙方爭議焦點。庭審當天,苗建秋通過“背靠背”調解方式,耐心細致地向原、被告釋法明理,引導雙方換位思考,并對雙方有爭議的賠償項目進行逐項分析,經過多輪溝通,劉某適當降低了訴訟請求金額,徐某、李某當庭支付5萬元,并約定剩余款項于12月前結清。
使命在肩,共繪法治新篇;初心如磐,守護一方安寧。 巨寶山人民法庭充分發揮人民法庭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實際的優勢,以腳步丈量民情,用調解傳遞司法溫度,為轄區的和諧穩定與基層司法事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法治力量!
初審:張立蘊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