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向光而行。隨著“志愿長嶺”建設如期啟動,長嶺縣人民法院積極響應號召,主動扛起司法機關社會責任,以“法徽紅”點亮“志愿紅”,通過一系列有溫度、有力度、有深度的志愿服務活動,為營造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注入法治動能。 法育校園,三尺講臺傳法理 從人民法院的審判臺走向菁菁校園的三尺講臺,長嶺法院的法官、干警化身普法志愿者,在每年的開學季、兒童節、國家憲法日等重要時間節點,走進轄區中小學校,借助未成年人身邊的真實案例和生動有趣的法律故事,為孩子們筑起堅實的法律“防護墻”。在不斷推進法治副校長“走入校園、走上講臺、走進決策會議、走在師生周圍”的過程中,實現從“臨時普法員”到學生“法律領航員”、教師“法學指導員”、學校“法治保障員”的全面轉型。截止至2025年8月,長嶺法院累計開展校園普法活動4場,覆蓋師生超3000人次,為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注入司法力量。 “長大后我也要像法官叔叔阿姨一樣,用法律保護更多人!”孩子們純真的話語,不僅是對志愿服務的認可,更成為法治精神代代相傳的生動注腳。 法暖民心,上門服務送溫情 “法官不止在審判庭,更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長嶺法院將志愿服務與審判職能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人民法庭扎根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把司法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在村口院落設置巡回法庭,邀請村民現場旁聽案件審理,用“身邊事”講清“法律理”,既高效解決當事人的急難愁盼,又讓圍觀群眾在“沉浸式”體驗中學習法律知識,實現“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與此同時,長嶺法院還將志愿服務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建立“黨建+志愿服務”長效機制。通過“黨員帶頭、全員參與”模式,主動對接社區,深入走訪調研,精準掌握群眾需求,認領群眾“微心愿”,志愿者主動送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用點滴關懷架起黨群“連心橋”;聚焦社區環境提升,志愿者定期清樓道雜物、除墻面小廣告,以務實舉措讓“法徽紅”成為社區溫暖底色。 法優治理,排憂解難促和諧 緊扣世界環境日、憲法宣傳周、民法典宣傳月等關鍵節點,通過“送法下鄉”“法治講堂”等特色活動,圍繞婚姻家庭、土地流轉、民間借貸、鄰里糾紛等群眾關切的法律問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法律規定,幫助群眾明確權利義務、規避法律風險,讓法律真正“走到群眾身邊、走進群眾心里”。今年以來,法院累計開展普法志愿服務10余次,現場解答法律難題60余件。為進一步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長嶺法院還將普法宣傳與“法律明白人”培養相結合,精心選拔村“兩委”成員及熱心公益的村民,打造出一支扎根田間地頭、遍布鄉鎮村落的“法治生力軍”。這些“法律明白人”既是矛盾糾紛的“調解員”,又是法治精神的“宣傳員”,活躍在基層治理第一線,協助化解鄰里矛盾、解答法律疑問,助力構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黨建引領聚合力,志愿暖心映長嶺。從校園里的法治宣講,到社區中的溫情服務,再到鄉村間的普法惠民,長嶺法院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法院為人民”的初心使命,用一次次有溫度的服務、一件件接地氣的實事,傳遞文明力量、溫暖群眾心田。下一步,長嶺法院將持續深化黨建引領下的志愿服務工作,開展更多內容務實、群眾歡迎的惠民活動,以“追鋒”之姿書寫新時代法院人的“雷鋒故事”。 初審:張立蘊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