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行綠色種植,生產健康米,帶動更多農戶增加收入。”返鄉創業以來,梅河口市新型職業農民劉吉創建金野農機化生產專業合作社,引領帶動農民發展綠色農業,種植無公害水稻2000畝,年加工銷售綠色大米700噸,帶動300多戶年增收5000元。合作社相繼被評為吉林省“農民合作社省級示范社”、吉林省百強示范社、他本人榮獲“吉林好人”稱號。 上世紀90年代,伴隨著下海經商的浪潮,劉吉來到輝南縣城朝陽鎮,租下店鋪經營土產雜貨,還下鄉趕大集,獲得了創業的“第一桶金”。然而,對土地有著熾熱情懷的他不安于現狀,毅然放棄經營多年的項目,重返家鄉開創造福眾生的健康稻米產業。 2014年2月,劉吉聯合71戶農民創建了梅河口市金野農機化生產專業合作社,開啟了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多年來,他瞄準“生態、綠色、健康、安全”目標,團結帶領合作社成員立足黑土稻田,嚴格執行綠色食品標準,運用無公害種植技術,打造綠色水稻種植產業,所產稻米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為了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他申請注冊了2種商標,聘請專業人員精心設計了令人賞心悅目的包裝盒、包裝袋,提高了產品檔次。同時,積極參加省、市糧食部門舉辦的展銷推介活動。利用物流、快遞平臺發貨,以最快速度送達,因而贏得省內外客戶的青睞,特別是在廣西南寧,市場上已供不應求。 劉吉發展綠色農業,實現“兩個效益”雙贏,但他沒有忘記那些僅靠種地,致富緩慢的鄉親們,而是盡心竭力幫助他們增加收入。他團結帶領合作社成員,打造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產業鏈,經濟效益不斷攀升,平均每年給成員分紅12%。野豬河村三組37戶農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每畝年增收320元;小河北村農民姜義民入社后,利用700畝土地種植綠色水稻、中草藥,每畝增收230元。 為了解除外出打工、年老體弱、缺少勞動力農戶的后顧之憂,劉吉在上級部門的支持下,開展耕地托管服務,先后托管430畝耕地,使這些農戶省心省力又增收。 讓鄉親們增收,劉吉豪爽大方。每年插秧時節,劉吉都優先雇用當地及周邊鄉村村民,干活“高手”每天可掙600元,僅一個插秧季他就支付工資11萬元。鄰近的輝南縣馬家嶺村農民郝俊杰等4名農民給合作社運稻苗,9天時間就掙了2.3萬元。野豬河村四組農民董艷清帶領收割機作業,僅一個收割季就收入1.4萬元。據不完全統計,11年來,他領導的合作社已帶動農民增收800多萬元。 經過11年的發展,劉吉的健康大米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合作社擁有正式員工23人,占地面積6000平方米,倉儲面積600平方米,晾曬場地1500平方米。2023年,他更新了大米加工設備,現代化生產線獨樹一幟。 由于信譽卓著,劉吉領軍的合作社輻射力、帶動力、影響力越來越大,就連周邊村屯的農民也紛紛申請入社,成為當地和周邊縣區農民學習效仿的“標桿”。 初審:張立蘊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