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八月,長春農博園里碩果的清香與科技的鋒芒撞了個滿懷。第24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如約啟幕,其中“先進智能及特色農機裝備展區”憑借滿屏“黑科技”圈粉無數,成了男女老少爭相打卡的“農業科技樂園”,讓人們在觸摸智能農機的瞬間,讀懂現代農業的未來模樣。 全球農機“尖兵”集結,本土力量閃耀主場 一踏進展區,仿佛步入農業裝備的“全明星賽場”。國內外農機巨頭帶著各自的“看家本領”同臺競技:一拖、雷沃、大疆、極飛等國產“智造”扛起大旗,用自主研發的智能裝備展現中國農機的硬核實力。 更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吉林本土力量的“高光時刻”:康達公司的31行免耕播種機精準高效,敦化方正的履帶式收獲機專治丘陵山地“不服”,四平順邦的秸稈打捆機讓廢棄物變廢為寶,松原牧神的玉米籽粒收獲機顆粒歸倉,省農機研究院的智能播種機、吉林大學的激光除草機更是把實驗室里的創新直接搬到了田間——這些“吉林造”農機,正是黑土地上科技育種的生動注腳。 無人軍團“上崗”,傳統農業裝上“智慧大腦” “快看!拖拉機自己跑起來了!”展區中央,一場“無人化”作業秀正在上演:4臺搭載北斗導航的無人駕駛拖拉機沿著預設軌跡穩穩前行,3臺植保無人機在空中靈活盤旋,激光除草機、物理除草機各司其職,組成一支“智慧軍團”,用數據驅動代替經驗判斷,把澆水、播種、除草這些農活做得又快又精準。 這哪里是傳統印象里的“面朝黃土背朝天”?曾經“靠天吃飯”的農業,如今有了“會思考”的大腦:土壤墑情實時監測、作物生長動態分析、農機作業智能調度……科技讓每一寸土地都得到精細照料,也讓“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有了更可靠的科技保障。 從展示窗口到實踐陣地,智慧農業繪就振興新圖景 這個火爆的智能農機展區,不只是一場科技秀,更是吉林農業向現代化沖刺的“加油站”。作為觀察全球農機創新的“瞭望臺”,它讓先進理念在這里碰撞;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實踐場”,它正把智能、綠色、高效的裝備送到田間地頭,為糧食安全筑牢“科技防線”。 當越來越多的智能農機馳騁在黑土地上,我們看見的不僅是一臺臺機器,更是一幅“機器換人、科技增智”的振興畫卷——在吉林,智慧農業的種子已破土而出,正迎著朝陽,生長出無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