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紅色基因培根、用中華傳統文化鑄魂……擔任東豐縣關工委主任7年來,張永奎不斷創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傾心竭力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前不久,他被授予“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稱號。 張永奎激勵學子們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才報國 傳承紅色基因,激勵青少年健康成長 2019年,張永奎被縣委任命為縣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任職后,他牢記職責使命,勇于探索實踐,不斷拓展工作領域,講好黨的故事、革命傳統故事、英雄模范故事,促進黨史學習教育取得實效,不斷開創關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 黨的百年歷史蘊涵著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通過學習黨史,能夠使青少年筑牢理想根基,凝聚奮斗力量。基于這一理念,張永奎結合基層工作實際,組織制定了“青少年黨史學習月”活動實施方案,對具體內容、方法步驟、工作要求做出安排,并列入基層關工委年度考核項目之一。以“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為主線,組織中小學校開好主題班會,宣講黨的光輝歷史,豐富黨史學習教育內容,打造黨史學習教育紅色品牌。 開展多彩活動。在全縣中小學組織開展了“學黨史、感黨恩、擔使命、育新人”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讓紅色基因植根學子心田。為了讓活動取得實效,張永奎帶領五老關愛團成員,將黨史創編成少年兒童喜聞樂見、淺顯易懂的兒歌、小快板、順口溜,組織“銀發力量”深入中小學,向學生們宣講。截至目前,全縣已有2.5萬余名中小學師生參加黨史學習教育,共制作黨史學習教育宣傳展板150余塊,新建主題教育宣傳欄98處,辦黨史學習教育主題黑板報500多期。自主開發涵蓋紅色經典、傳統文化、地方史等近5個大類、20余種校本課程。 近幾年,張永奎每年都協調圖書館、愛心企業,向村小學捐贈圖書千余冊,還組織編寫了《永遠的豐碑》《長征路上的紅色故事》和“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宣講教材”等學習資料,分發給全縣各中小學,激勵少年兒童發奮學習,立志成才。 弘揚傳統文化,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水平 “誰贏得了青少年,誰就贏得了中國的未來。”懷著這份強烈的責任感,張永奎把開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作為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根本任務,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旋律,全面做好“老少同聲頌黨恩、攜手奮進新征程”主題教育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舉辦特色主題實踐活動。圍繞筑牢少年兒童思想道德之基、價值觀之基,組織開展了“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實踐活動,引導青少年親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汲取智慧和道德力量;組織各界“五老”,帶領孩子們走進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受紅色洗禮。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帶領孩子們上街撿拾垃圾,倡導為長輩洗一次腳、捶一次背、刷一次碗、洗一次衣服、疊一次被子、進行一次公益勞動。通過親力親為實踐,幫助少年兒童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開展“關愛明天、普法先行”宣傳教育。聯合司法、公安部門,開展法治宣教活動。組織“五老”宣講員深入東豐二中,舉辦了《學法守法,做一個身心健康的時代新人》講座,在師生中引起共鳴;聯合司法部門工作人員深入沙河鎮中學、縣職業高中,開展“校園安全”講座,受到師生們的歡迎……截至目前,組織專業人士在中小學講授法治課49節,舉辦普法班、團隊會等2000個課時,開展“模擬法庭”活動12次。組織中小學生撰寫“遠離黃賭毒、構建和諧校園”征文4000余篇。全縣2.5萬名中小學生接受了法治教育,增強了知法守法意識。 傾情關愛扶助,讓弱勢群體盡享“陽光” 多年來,張永奎把關愛社會弱勢青少年群體作為自己的職責使命,常態化組織開展捐資助學、關愛留守兒童等活動,為青少年健康快樂成長營造更好環境。 為了幫助回鄉青年掌握一技之長,張永奎協調皇家鹿苑創業園,創立科技扶貧示范基地,開展創業技能培訓、技術指導、產業幫扶和就業幫扶,幫助青年增強自我“造血”功能。經過探索實踐,他總結出“關愛青少年成長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的工作經驗,得到遼源市和吉林省關工委的充分肯定。 面向弱勢群體,傾心關愛助學。近幾年,張永奎組織 “愛在鹿鄉志愿者協會”等志愿服務團體,開展圓夢助學活動,為上百名中小學生捐贈學習費用30萬元,文具及衣物1000余件。協調多部門為貧困兒童捐助資金100多萬元,使他們繼續完成學業。每年都協調縣醫院志愿者、縣中醫院志愿服務團隊深入鄉鎮學校,為學生進行健康體檢,指導學生和家長提早預防疾病,贏得社會各界的贊譽。 勇于擔當善作為,聚力關愛譜華章。在張永奎的帶領下,東豐縣關工委各項工作成果豐碩,佳績連連,先后被評為吉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吉林省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等數十項榮譽稱號。 “我將珍惜榮譽、知責思進,帶頭貫徹落實全國離退休干部“雙先”表彰大會精神,進一步把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關心下一代工作做得更加出彩。”獲得“國字號”榮譽后,張永奎把“關工”的目光投向了遠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