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臨江市大栗子街道望江村的“旺疆之家”暖意涌動。6位朝氣蓬勃的新西部計劃志愿者帶著熱忱與理想在此集結,不僅為這個承載著志愿溫情的居所注入了鮮活力量,更在與老志愿者的相遇中,悄然拉開了一場關于協作共融、精神傳承的溫暖序幕。 活動伊始,沈飛洋作為24級志愿者代表結合自身服務經歷,從崗位工作技巧、基層溝通方法、生活適應經驗三個方面展開分享,并向志愿者傳達了成立望江村自己的志愿服務品牌的計劃。他們圍繞“如何高效處理日常行政事務”“怎樣與服務地群眾建立信任”“如何平衡工作與個人成長”等新志愿者關心的問題,用真實案例和實用建議搭建起“經驗橋梁”,并就“如何更好地發揮專業特長服務望江村”等困惑共同展開深入探討。老志愿者耐心解答,現場演示活動策劃、信息編輯等基礎工作流程,幫助新志愿者快速掌握崗位核心能力。交流環節中,25級志愿者李佳瑤積極提問,對設計、文創有著濃厚興趣和專業特長的她,偶然間看到了“童繪鄉村·‘箱’遇美好”這場助農親子文創活動,沒想到服務還可以這么有意思。在沈飛洋的建議下,她承接了設計旺疆之家門牌的任務。 在交流結束后,新老志愿者開展了“旺疆之家”門牌設計活動。大家以“西部服務精神”“地域文化特色”“志愿服務理念”為核心靈感,展開了熱烈討論。有人建議融入望江村的山水及大棚元素,凸顯地域特色;有人提出加入志愿者標志,彰顯志愿精神;還有人希望門牌風格溫馨活潑,契合旺疆之家的氛圍。李佳瑤認真傾聽每一個人的想法,仔細記錄下大家的建議,開始構思門牌設計方案,讓小小的門牌承載起所有志愿者對這個“家”的熱愛與期待,她不負眾望,獲得了村干部的一致認可。 在設計完門牌后,李佳瑤主動提出,要將親子文創活動中的手繪圖案設計成電子標識,讓大家的想法更便于傳播和應用,為農產品的推廣拓寬線上渠道。沈飛洋欣然應允,耐心地向她講解手繪時的設計理念和信息。李佳瑤則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細致打磨每一個細節,讓電子版包裝箱既保留了手繪的溫度,又具備了更強的實用性。 此次活動通過“經驗傳遞+創意共創”的形式,既為新志愿者注入了“成長能量”,也讓老志愿者的服務價值得以延續。這股青春力量,是鄉村發展的鮮活動能,更是志愿火種的接續傳遞。未來,他們將繼續扎根望江村,以熱忱繪就鄉村振興圖景,讓志愿之光在這片土地上持續閃耀。 初審:郭小宇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