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舉辦的吉米金穗“五大經典”領航行動評選中,松原糧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松糧集團”)旗下“查干湖大米”獲評“吉林大米十大白金名片”。 在廣袤的東北黑土地上,松糧集團正以“澤潤耕者,康健食者”的使命為筆,以科技賦能和品牌戰略為墨,在松原這片沃土上描繪著一幅從“好米”到“名米”、從區域糧倉到全國標桿的壯闊畫卷。 政企協同筑根基,全產業鏈布局顯實力 農產品資源,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松原市委、市政府牽頭發起組建松糧集團。此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增資入股,讓這家地方國企迎來了跨越式發展——強強聯合,不僅注入了雄厚的資本力量,更帶來了格力先進的市場運營理念,為松糧集團構建“產、購、加、儲、銷”一體化全產業鏈奠定了堅實基礎。 如今的松糧集團,已形成強大的產業規模與輻射能力。集團坐擁100萬畝綠色生產基地,年產優質水稻70萬噸,為原料供應提供了穩定保障。在加工與倉儲環節,其年倉儲能力達50萬噸、加工能力20萬噸,7家生產型子公司、5個糧食儲備庫、4個運營中心構成的網絡,讓產品得以高效輻射全國市場。2024年,集團年營業額突破10億元,用實打實的業績印證了“東北糧倉”的產業韌性。 在產業結構布局上,松糧集團構建了“貿易糧、政策糧、科技糧、品牌糧”四大版塊協同發展的格局。貿易領域,年經營水稻8萬噸、玉米6萬噸,為益海嘉里等知名企業供應膨化米糠、油糠5萬噸,業務版圖遍布全國;作為首批國家級糧食應急保障企業,集團承擔著省市級應急成品糧代儲、國家最低收購價水稻承儲等重任,在應對糧食應急事件中展現出快速響應的硬核實力;而科技與品牌的深度融合,則成為集團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科技為翼強內核,育種科研領跑行業 自2013年起,松糧集團累計投入3000多萬元用于農業科技研發,在育種領域走出一條從“跟跑”到“領跑”的創新之路。 2015年全國水稻粳稻大會的召開,為松糧集團的科研之路吹響了號角;2019年,陳溫福院士工作站正式落戶,將集團水稻科研工作推向新高度;2020年,吉林省北方粳稻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心建成投用,1705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可滿足未來20年的種質資源保存、基礎研究和產業化需求。截至目前,集團精心打造的“中國北方粳稻種子硅谷”試驗基地,已積累育種材料5000余份,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品種13個,其中,國審品種3個,年繁育優質稻種規模達1000萬斤,為優質糧食生產提供了“源頭活水”。 在科研平臺建設上,松糧集團構建了“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集團不僅設立了水稻研究所、標準化實驗室、農民培訓中心,還與中科院、國家農科院、吉林農業大學、沈陽農業大學等院校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這種開放式的科研模式,讓集團的育種技術始終與行業前沿同步,為產品品質升級提供了持續動力。 品牌引領塑標桿,“查干湖大米”香飄全國 “糧食也要打出品牌”,松糧集團深諳此道。以“查干湖”品牌為核心,集團走出了一條“小而美”的品牌化之路,構建起覆蓋大米、雜糧雜豆10大系列、100個單品的產品矩陣,讓“查干湖”成為優質糧油的代名詞。 “查干湖大米”的品質,源于對細節的極致追求。產自北緯45度跨年休耕的黑土地,依托三江交匯的溫水灌溉,每一粒米都承載著自然的饋贈。松糧集團嚴格執行“中國好糧油大米標準”,通過“五安”(種子安全、土壤安全、供水安全、種植安全、儲藏加工安全)確保全環節安全,以“六統一”(統一品種、統一種植時間、統一供水供肥、統一田間管理、統一加工環節、統一物流環節)實現標準化種植,從源頭筑牢大米品質。為保證新鮮度,集團堅持“不做跨年糧”,嚴格把控收割、儲存、加工全流程,讓消費者嘗到“從田間到舌尖”的新鮮。 過硬的品質,讓“查干湖”品牌屢獲殊榮:“中國最佳標桿地理品牌”“中國糧油領軍品牌”“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在第六屆、第七屆東北亞博覽會,第十三屆南昌國際糧油博覽會上,“查干湖大米”斬獲11次金獎,連續多年入選“中國好糧油產品”,圓粒香品種更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委評為“2020中國粳稻(大米)質量標準領跑者”。2020年,在權威品牌價值評價中,“查干湖大米”品牌價值達12.74億元,成為吉林乃至全國糧油品牌的閃亮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