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余市積極探索產才融合新路徑,通過“布鏈、強鏈、延鏈、固鏈”四鏈一體系統推進,圍繞產業鏈布局人才鏈,以人才鏈提升產業鏈,推動人才引進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布局產業鏈,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圍繞全市十大主要產業鏈,系統繪制產業布局與人才發展藍圖。加強全市人才平臺統籌,以“高精尖”為導向推出“143”人才政策組合包,推動吉林大學等高校與扶余市4家重點企業開展創新研發與成果轉化合作。聘請高校專家等高端人才,組建150人規模的扶余高端智庫;依托史丹利化肥扶余有限公司設立“候鳥型”人才工作站;推進俊峰種植合作社與長春市農科院合作,共同打造黑小麥綠色產業和品牌產業;推動史丹利與吉林農業大學合作開展蘇打鹽堿地改良技術研究,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來扶余投資創業。 強化對接鏈,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構建高效“對接鏈”,實現高?!案呔狻迸c基層“泥土氣”無縫銜接,深度參與需求匹配與項目孵化。全力推進與長春市、吉林大學合作,推動5家扶余企業在柔性引才等方面達成合作意向,促進省內科研院所和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對接6個招商引資項目,實現農產品和藥材加工廠及種植基地項目落地實施。創新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和專業技術人才下沉企業擔任“貼身管家”,持續實施青年人才助企騰飛項目,對接扶余重點規上、專精特新及科技型企業,根據企業實際制定人才需求清單。 延伸情感鏈,激發人才返鄉活力。實施“雁歸來”計劃,引導在外“頭雁”回歸家鄉,建立健全扶余籍域外優秀人才信息庫,已收錄黨政、專業技術、社科文藝等各類人才315人,通過微信群傳遞鄉情鄉音、分享政策信息。積極推進“雁陣項目”,加強村級后備力量的儲備和培養,目前已儲備1906名有潛力人員,組織青年干部赴吉林大學培訓,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力。為130名扶余籍在校大學生解讀人才與就業政策,并提供相應社會實踐崗位。聯合農業農村局開展6期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累計培訓2098人次。 鞏固服務鏈,優化人才發展生態。深入開展優秀人才“??ā被顒?,向在扶余投資的域內外優秀企業家發放人才服務綠卡(簡稱“??ā保瑸槠湓诜鲇喙ぷ骱蜕钐峁┡谋U?。評選出20名在扶投資的優秀企業家作為首批“??ā卑l放對象,創新建立“1+4”人才服務模式,提供人才服務手冊、服務熱線、服務專員和服務項目。“??ā背挚ㄈ丝稍谡湛旖蒉k理、醫療衛生、交通出行、圖書借閱、子女教育、親屬就業、參觀學習等七大領域享受專屬服務。評選出23位“扶余名師”“扶余名醫”“扶余名匠”、鄉土專家和優秀企業家。為第二屆人才分類評選出的優秀人才發放年度特殊津貼,并向“招博引碩”引進的2名高層次人才發放年度獎勵資金。 初審:郭小宇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