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白山松水的“黑土珍饈”遇上南粵大地的開放市場,一場跨越3000公里的農業合作正在創造新的可能。在第二十四屆長春農博會開幕第二天,由吉林省綠色食品協會、廣東鄉村振興文化服務產業園、長春農業博覽園主辦的吉粵農業共享經濟暨優質特色農產品推介會舉行,以創新模式打破地域界限,為全國農業合作樹立新標桿。 2018年,吉粵兩省簽署“1+13”戰略協議,埋下合作種子,如今,這顆種子已長成參天大樹——去年全國百戶企業進吉林暨“吉字號”農產品采購商對接活動上,吉林與廣東企業簽約金額達到24.5億元,占簽約總額的25.8%,創歷史新高。兩省共建的“長白山臻品”大灣區展銷中心、農產品共享前置倉、吉林大灣區共享工廠等創新平臺,推動一批吉粵年菜開發、產銷對接、出口企業等“吉粵比翼齊飛”合作結對,通過共享市場體系,讓“吉字號”飄香海外…… 吉林作為“天下糧倉”,2024年農產品加工產值突破4000億元,長白山人參產業鏈規模超800億元;廣東則憑借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推動現代農業產業躍升,走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模式。兩省優勢互補,正如參會企業家所言:“吉林有生態寶藏,廣東有市場密碼,我們正在做新時代的‘山海資源調配師’。” 以“共享”為紐帶,讓市場需求與產業生產精準對接,讓倉儲數據與消費趨勢實時聯動,讓研發成果與產業升級同頻共振……兩個多小時的推介會上,與會領導和企業家圍繞“加強交流合作,共謀農業發展,共享經濟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主題,重點分享省際間“四個共享”發展成果,宣傳推介吉粵優質特色農產品。 這場跨越山海的合作,正用創新實踐詮釋:在中國農業版圖上,最遠的距離不再是地理緯度,而是思想維度。當黑土地上的“吉字號”插上灣區市場的翅膀,一幅農業現代化的新圖景正在展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