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第二十四屆長春農博會進入第三天,3號館“流量經濟賦能農博會”電商直播間內,吉林市九站街道哨口村黨支部書記、“東北小王支書”王飛對著鏡頭,用最接地氣的東北話,和全國網友“嘮”起了“吉字號”農特產品。 鏡頭前,一笸沾泥的土豆、兩罐深褐孢子粉、整箱碼齊的原森冰川礦泉水先后被拿了上來——這些全是來自當地的農特產品和“吉字號”好物。“這土豆是咱村趙大爺自家種的,今年新挖的,沒施過化肥,沒有膨大劑,個包個實心的黃心”。小王書記隨手拿起一個土豆,用勺子輕輕刮去外皮,展示給觀眾:“您看,這土豆皮輕輕一刮就掉,絕對是當年的新鮮貨。”話音剛落,直播間里“求上架”“給我來5斤”的呼聲此起彼伏,50單土豆,上架瞬間被搶購一空。 這場看似普通的直播,是王飛為村民辦的“實在事”,平日里作為村里出了名的“直播能手”,她深知老鄉們種土豆、摘榛子、養蜜蜂的辛苦,卻總因“沒銷路、賣不上價”犯愁。如今,通過直播這一新興渠道,全國網友都能親眼看見村里的農特產品和“吉字號”好物的風采。小王書記敏銳地抓住了這一機遇,將直播間轉變為村民銷售的新渠道、企業風采的展示臺,并贏得了全國人民的廣泛關注與熱愛。 直播結束時,王飛看著不斷跳動的訂單提示笑得合不攏嘴:“今天的銷售成績遠超預期!接下來,我計劃將直播做得更加扎實、深入,讓更多人了解并愛上咱們的‘吉字號’產品,它們實在、地道、風味十足!” 從田間到鏡頭,從“村支書”到“帶貨主播”,王飛用一場直播證明:當“流量經濟”遇上“鄉土匠心”,“吉字號”產品正搭著數字快車,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