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梨樹縣緊扣省委、市委關于服務市場主體、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以企業家接待日機制為突破口,創新政企互動模式,破解企業發展難題。2024年3月以來,累計召開專題座談會18次,解決企業訴求117個,銷號率達78.5%,推動2024年全縣GDP增長5%,2025年上半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達10.2%,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堅持制度設計與閉環管理相結合,高位推動政企協同機制 梨樹縣委、縣政府將企業家接待日作為“一把手工程”,構建系統完備的工作機制,確保政企溝通規范高效、常態長效。一是構建“三級聯動”責任體系。建立“縣委統籌—部門主責—鄉鎮協同”三級聯動機制,縣委書記每月8日固定主持座談,工信、發改等19個部門“一把手”全程參與,形成“問題收集—交辦—反饋”閉環鏈條。2025年,創新開展了8場職能部門專場“問診會”,覆蓋工業升級、項目投資等核心領域,實現服務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二是繪制“四單管理”施工藍圖。創新“議題清單、責任清單、進度清單、評價清單”管理模式,建立職能部門滿意度測評機制,形成“專人保密收集—書記親審研判—部門靶向整改”閉環管理,并將評議結果納入部門及干部考核指標。三是推行“一線工作法”督導機制。建立問題解決跟蹤機制,對問題解決情況實行“周調度、月通報”,通過“晾曬進度”壓實部門責任,推動未解決問題加速辦理,形成“通報—督促—落實”的良性循環。今年以來,縣委主要領導帶隊走訪天茂水泥、亨通花生等重點企業39家,現場督辦礦山許可證審批、貸款發放等關鍵事項。 
堅持問題導向與成果轉化相結合,靶向破解企業發展瓶頸 聚焦企業急難愁盼,創新“三端聯動”紓困模式,精準施策,切實將座談成果轉化為發展實效,推動縣域經濟量質齊升。一是前端精準問需。通過會前匿名測評收集企業訴求300余條,歸類形成融資、審批等10類問題清單,同步建立動態管理臺賬,逐一明確責任部門、具體承辦人及解決時限。二是中端分類施策。對簡易問題“現場拍板”,如禹盛米業標簽瑕疵問題當日解決;對復雜問題“聯合會診”,如耘墾牧業排水工程聯動農業農村局、水利局協同攻堅,15天完成5公里溝渠建設。三是后端跟蹤問效。縣工信局通過電話回訪精準了解企業對問題解決的滿意度情況,每個問題配備“專屬管家”跟進,對反饋不滿意或落實不力的環節,及時督促涉事部門整改,問題解決滿意度達98.6%。2025年,共收集制約企業發展難題62個,已解決34個,解決率55%。截至7月末,全縣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36.5億元。 
堅持政策賦能與服務升級相結合,持續釋放營商環境紅利 聚焦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以“政策+服務”雙輪驅動,加快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推動營商環境從“治標”向“治本”深化。一是打造“政策直通車”賦能體系。工信、農業等經濟部門負責人聚焦新興產業,結合“智改數轉”“專精特新”、技術改造、入規入統、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等惠企政策,深入解讀指導,并編制下發《工業政策申報圖解手冊》。截至目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庫在庫企業22戶,正在培育種子企業17戶,今年新增市級“專精特新”企業4家。二是實施“入規入統”動態培育。成立工業企業入規入統工作專班,建立健全入規企業培育庫,緊盯庫內37戶企業生產經營狀態和兩個開發區重點培育企業進度,高頻次開展“一對一”上門服務,及時推動達標企業入庫,確保應入盡入、應統盡統。1—8月,重點培育膜力控化肥、天盛礦業等5戶企業,其中膜力控化肥、天盛礦業2戶企業完成入規。三是搭建“銀企對接”快享平臺。亨通花生在座談會提出融資難題后,縣委主要領導督促縣財政局(金融辦)為中小微企業融資開辟“快速通道”,僅用10個工作日便完成了300萬元貸款審批發放。今年,梨樹縣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企業減負紓困力度,擴大信貸投放規模,組織政銀企對接活動7次,對接有融資需求的中小微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肉牛養殖戶超過1000家(戶),成功對接融資金額4.2億元,助推了小微企業、養殖戶的良好發展。四是創建“柔性執法”暖心樣本。針對禹盛米業因生產日期標注錯誤面臨300萬元處罰的問題,通過企業家座談會會商研判,明確對首次違規行為以批評教育替代處罰,避免因剛性執法影響生產經營。會后,由縣市監局按照會議要求對禹盛米業創新實施“首違不罰”舉措,當日解封封存產品,企業對柔性執法滿意度達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