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基層司法服務的前沿陣地,德惠市人民法院大房身人民法庭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創新探索“審判+執行”工作模式,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對案熟、對人熟”優勢,打破審判與執行的銜接壁壘,將司法服務的效率與溫度延伸至糾紛化解全過程,有效破解“判而難執”問題,切實打通保障群眾合法權益的“最后一公里”。 一管到底,跑出司法便民加速度 大房身法庭為進一步深化“審判+執行”解紛機制,在受理的原告郭某與被告姜某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從立案之初便將執行思維融入審判環節,通過“審執銜接”推動糾紛從根源化解。 郭某與姜某曾為雇傭關系,2024年姜某因資金需求向郭某借款,償還部分款項后仍欠8000元未付,郭某無奈將姜某訴至德惠法院。大房身法庭在受理該案后,考慮到雙方既往關系及姜某曾履行過部分欠款的情況, 便圍繞情理與法理開展多輪溝通,既致力于化解雙方心結,也推動欠款問題解決。在了解到雙方均有調解意向后,大房身法庭組織雙方開展線上調解,促成雙方達成一致:姜某自2025年5月起至8月,每月償還郭某2000元。 案件調解結案后,法庭仍持續跟進履行進度,雙方亦主動向干警反饋履行情況。在8月最后一期還款前夕,姜某因對法律程序不了解產生顧慮,擔心郭某持有欠條原件對自身不利,法庭干警及時告知其正確履行流程,并調取案件電子卷宗說明證據原件由法院留存,有效打消了姜某疑慮。 最終,姜某按期結清最后一筆欠款。至此,該案徹底案結事了。 線上督促,架起司法便民連心橋 在“審判+執行”有效銜接模式的指引下,大房身法庭針對復雜民間借貸糾紛,堅持“庭審明法調解,判后督促履行”,全力打破糾紛化解僵局。 2025年8月,大房身法庭受理的王某訴全某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更是“審判+執行”解紛的生動實踐。該案因涉及多次借款與還款,且全某此前已支付超出法律規定的高額利息,雙方分歧顯著:全某主張從已還款項中扣除超額利息,王某則認為全某系自愿支付高額利息,拒絕扣除,庭前調解陷入僵局。 庭前調解未果后,法庭依法開展庭審程序,庭后仍未放棄調解努力:一方面向王某釋明高額利息的違法性,引導其按法律規定核算未償欠款;另一方面與全某溝通借款本金及合法利息的履行事宜,最終促使雙方就還款金額與時間達成共識。約定還款期限臨近時,王某因未收到款項產生擔憂,向法庭求助,法庭立即聯系被告代理人,經溝通,全某按照代理人承諾如約還款。至此,該案得以徹底化解。 從“紙上判決”到“真金白銀”,從“多頭奔波”到“一站解決”,大房身法庭以“審判+執行”的務實舉措,讓司法公正既有溫度又有速度。未來,德惠法院各人民法庭將繼續深耕基層司法沃土,不斷優化工作機制,用更高效、更便捷的司法服務,守護群眾合法權益,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司法力量。 初審:張立蘊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